#疫情防控陇南在行动##陇南党史学习教育#
疫情防控工作开展
康县公安全体民辅警
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
实行24小时无缝对接在岗
寒风吹不散他们为民服务的热情
夜色掩不去他们守土尽责的忠诚
他们是一道道逆行的光
是一堵堵让人心安的墙
以下就是,在康县长坝镇花桥村疫情点民警的“疫”线12小时
2021年11月2日21时,花桥执勤组领取防护服、口罩、手套等物资。
执勤车辆21时20分,疫情防控点执勤人员集合,准备出发。
21时30分,执勤车辆出发前往花桥疫情防控点进行换班,执勤车辆的警灯为漆黑的夜晚增添了一抹亮色。
22时,执勤人员到达花桥疫情防控点进行交班,并开展工作。
23时许,疫情防控点执勤人员发现一名没有带口罩的群众,执勤民警取出随身携带的口罩为将其戴上,并嘱咐其早点回家休息。
2021年11月3日一早,当地热心群众为执勤人员送来了自己家做的罐罐茶。
吃过早饭,执勤民警又开始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疫情防控工作。
2021年11月3日10时:执勤民警交接班。
10时40分,经过12个小时的坚守,第一组执勤民警返回局里。
12小时的坚守
对于普通人来说
也就是睡一觉的时间
但是对执勤民警来说
是责任和担当
哪有什么岁月静好
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
生活从来都不容易
来源:陇南康县发布
人物名片:张燕娜,中铝中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管工程师,中共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。
2012年,张燕娜大学毕业后,进入中铝中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。如今,9年过去,她依然在公司技术中心实验室一线。靠着一天天的积累,她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一名主管工程师。
从基层工人成长为工程师
虽然大学学习的是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,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,但身处一线,她还未独立制作过项目方案。
一次任务让张燕娜记忆犹新。
2014年,因生产工艺问题,剩余矿石的处理成为公司最为紧迫的事。“这个重大任务交给我了,那时候我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时间。”张燕娜说,虽然压力很大,但周围好多领导都在一步步指导和引导。
两个月后,张燕娜和同事给公司提供一个方案,得到了公司的认可。
“这件事突然让我感觉到,原来我学的东西,对企业是有用的,我不是在这混日子的。”张燕娜说,这件事对她的鼓励非常大。
从此之后,张燕娜在工作上也开始有方向和目标了。
工作中,张燕娜和同事也遇到很多难题。“新产品最重要的就是除杂,提高纯度。”张燕娜说,她和同事查阅了大量资料,反复去测试和对比,从中挑出最佳方案。
技术工艺的选择,关乎到后期的产品质量,如果选不好,生产线便无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。为此,张燕娜想了很多办法,与设备厂家交流,带产品到厂家测试,或是邀请专家对实验进行评审,根据专家提出的问题,进行完善。
通过工作历练,张燕娜成长为一名工程师。她说,想做好科研,喜欢这个行业很重要。“只有喜欢才能更投入。”
张燕娜说,他们企业有个很好的传统,新人到公司后,会与前辈签订师徒协议。“非常注重传承,跟着优秀的师傅,自己也能学到很多。”
“到公司后,我觉得我很幸运,遇到了一群特别好的师傅。”张燕娜说,她身边有很多前辈特别能吃苦,非常踏实,给他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,从他们身上学到,要俯下身子做科研。
此外,最重要的是能务实和吃苦。“参加工作后,学校的光环是没有了,这个时候是看你能不能沉下心找准自己的定位。”
未来对标国外 做一流产品
2021年10月26日上午,中共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河南人民会堂隆重开幕,党代会报告提出,壮大青年科技人才队伍,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,打造高素质产业人才大军,建设创新型企业家队伍,造就一批中原名家、中原名师、中原名医、中原名匠等。
如何打造中原名匠?张燕娜认为,要不断学习,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全面的判断,同时利用创新平台,以项目为依托,加强原创性和引领的科技攻关。
“在科研上有所建树,就要实现掌握核心技术,摆脱对别人的依赖。”张燕娜说,对铝行业而言,她和同事从事的属于源头,而下游产业还有很多,科研为生产服务,生产要依托科研基础。而想要壮大青年科技人才队伍,就要有好的政策。
未来五年,张燕娜说,自己将继续围绕氧化铝生产工艺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工作。
“首先是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,做好氧化铝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技术攻关工作,解决生产难题。”张燕娜说,还要以市场为导向,做新产品研发,建立一个包含“研发—市场—生产”在内的相应制度。此外,氧化铝生产工艺过程中,产生了大量的赤泥(即固体废弃物),未来还要将其变废为宝。“最后一点是研发的重中之重,对标国外,做一流产品,替代国外产品。”张燕娜说。
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·东风新闻
记者 弯文奎/文 受访者供图
编辑 杨阳
校对 王冰
审核 田震
来源:东风新闻